近日,我校能源與機械工程學院卜昌盛副教授所在課題組在燃煤二氧化碳捕集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相關成果以“The effect of H2O on the oxy-fuel combustion of a bituminous coal char particle in a fluidized bed: Experiment and modelling”為題發表在《Combustion and Flame》。卜昌盛副教授為本文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合作者包括西班牙塞維利亞大學Alberto Gómez-Barea教授,瑞典查爾姆斯理工大學BoLeckner教授,以及課題組王昕曄副教授、張居兵副教授和樸桂林教授?!禖ombustion and Flame》由國際燃燒學會出版,是燃燒學領域國際頂級學術期刊。


我國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不會發生根本性改變,其中燃煤電站用煤長期占據我國煤炭消費的主體。隨著全球控制CO2排放目標的確定,在進一步提高以煤為代表的化石燃料燃燒效率的同時,實施燃煤碳捕集、封存和利用(CCUS),已成為煤燃燒研究領域的熱點問題。流化床富氧燃燒通過利用純氧替代空氣與煤燃燒,可獲得CO2濃度達90%以上的煙氣,從而以較小的代價實現CO2的永久封存或資源化利用,已被認為是最可能大規模推廣和商業化的CCUS技術之一。
論文針對流化床富氧燃燒條件下我國典型煤種的燃燒特性及燃燒氣氛變化對煤燃燒過程的影響機理等關鍵問題,通過新型可視流態化單顆粒燃燒實驗,借助雙色測溫,建立Langmuir-Hinshelwood (L-H)機理性模型和一維非穩態顆粒反應模型開展了細致的研究,闡明了富氧氣氛下Char-O2、Char-CO2、Char-H2O競爭反應機制,實現了富氧氣氛下煤燃燒行為的準確描述,揭示了富氧氣氛下煤燃燒特性及機理。研究結果對完善煤富氧燃燒理論及推動流化床富氧燃燒技術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該論文是我校在能源清潔利用領域的又一國際合作成果,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1606104,51706106)、江蘇省第十四批“六大人才高峰”高層次人才項目(XNY-034),我?!爸星嗄觐I軍人才”培養計劃等項目支持。
論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combustflame.2020.03.025